PDA

View Full Version : Can someone please translate this article on Shaolin?



Sal Canzonieri
06-24-2008, 09:45 PM
附二:据牛瀚章老师传少林拳谱记载: “少林拳統系,中岳嵩山少林寺為總院,南少林寺為下院,并有分院:山東龍潭寺,洛陽同福寺,京西潭柘寺,山 西五台山。
有覺遠上人,以嚴洲某公子因事剃度于少林寺,性愛武術并精劍術,又敦請南北武術大家到寺,融匯軟硬功夫,气 功等,并各种器械,遂成為一大派。”(在蘭州遇武功高人李叟,又經李叟推荐,同去拜見游俠于洛陽的白玉峰, 后白玉峰、李叟及李叟子隨覺遠上人同歸少林寺,傳授少林寺僧武功。)

拳谱又记载:“ 五拳十八手出于白氏之手,名曰白玉峰,系山西太原人,白氏好交游,凡过客之有能者,无不养之,致家道中落。 后漫游四方,其技益进。至洛阳,授徒自给。當時大河南北莫比倫,少林之精華多由其編纂、匯集,后有數位寺內 達于上乘之功者,園性禪師,痛禪上人,即明皇族朱德疇、洪慧禪師、覺遠上人、一貫禪師,俗家有鐵齊氏、曹王 廷,陝中人在少林寺學藝,傳寺外俗家滕黑子。清末俗家劉慶朝,字閣臣在少林寺學藝,系山東壽縣人,傳俗家本 縣(饒陽縣)人張峻巍,字鳳岩,傳俗家牛瀚章(生于1898年,卒于1975年)。


五拳之精意。白氏曰:人之一身,精、力、气、骨、神五者,必須交修互練,始可臻上乘之境,否則江湖野技,不 足留法傳世也必矣,以是創此五拳,內外并修而技乃神。今述其秘傳之拳法精意如下:

龍拳練神---練時周身無須用力,暗听气注丹田,遍体活潑,兩臂沉靜,五心相印,即手心,足心与中心是也,如神龍游空,夭 矯不測。

虎拳練骨---練時須鼓實全身之气,臂堅腰實,腋力充沛,一气整貫,始終不懈,起落有勢,努目強頸,有怒虎出林,兩爪排山 之勢。

豹拳練力---豹之威不及虎,而力較虎為巨,蓋以豹喜跳躍,腰腎不若虎之弱也,練時必須短馬起落,全身鼓力,兩拳緊握,五 指如鉤銅屈鐵,故豹式多握拳,又名金豹拳。

蛇拳練气---气之吞吐抑揚以沉靜柔實為主,如蛇之气,節節貫通,其未著物也,若甚無力者,一遇物則气之收斂過于勇夫,有 經驗者能知也,練時柔身而出,臂法腰靈,駢兩指推按起落,若蛇之有兩舌,且游蕩曲折,有行乎不得不行,止乎 不得不止之意,所謂百練剛成繞指柔,即此拳寫照也。

鶴拳練精---此拳以緩急适中為宜,蓋以鶴之精在足,鶴之神在靜,學者法此,故練時須凝神鑄精,舒臂運气,所謂神閑志暇, 心手相應,獨立華表,壁息千仞,學者冥心孤往,久練精熟,自能于言外得之,非倉促所能領悟也。

此五拳習之既精者,則身堅气壯,手靈足穩,眼銳膽實,倘与人搏,出其一指半足之功,便壓倒群流,如至乎神化 之境,則其效更不可言也。在學者苦心孤詣求之。幸勿視為小道而棄于半途也!”

白氏五拳飛即:龍地躺拳三十五手,黑虎地趟拳三 十五手 ,金豹地躺拳三十五手 ,蛇形地躺拳三十五手 , 鶴形地躺拳三十五手,五拳共一百七十五手。
另有地躺專操姿勢六十勢 。(注:目前少林寺中五拳從德虔所整理的“少林武術大全”一書中可看出,其動作与長拳沒有區別,体現不出龍 拳練神,虎拳練骨等的特點,已完全失真,真傳少林五拳仍在民間流傳,難度大,其招勢全部是跌扑 滾翻)。

试列 飛龍地躺拳三十五手如下:
上勢附手:雙龍出水,大鵬展翅,五花擔山。
1、獨立龍像 2、青龍探爪 3、青龍翻身(地下烏龍跤柱、單手踏地旋身) 4、青龍升云(附手坐馬高躥摘星) 5、烏龍翻江(地下爬虎,掃堂腿起) 6、青龍收水(地下蜈蚣直跳,烏龍絞柱起) 7、蛟龍擺尾(附短馬左右反拓掌) 8、黃龍伏身(地下平翻蛇形搖身前行迭脊起) 9、黃龍搖身(二起十字叉、滾身起) 10、黃龍穿云(地下大叉、掃堂腿、五花旋身) 11、黃龍隱顯(身体活潑,兩掌盤翻、夭矯裊娜) 12、黃龍游蕩(地下單手輪,飛燕抄水) 13、黃龍踏水(短馬行動、兩掌抓扣、剛力拍動、活潑為功) 14、黃龍翻身(地下蜈蚣橫跳,雙飛燕起) 15、蛟龍開河(地下伏身伸直捧掌,逛進前行,縱起浮跳)16、蛟龍轉身(地下仰身金蛟剪,變單臂 旋轉) 17、蛟龍劈水(五花右劈掌,左插掌,均以剛力為功) 18、蛟龍縱身(地下二起十字叉,抱足滾翻,后掃堂腿) 19、蛟龍擺尾(身向后仰,搖旋一圈,帶雙拓掌)20、蛟龍搖首(搖身旋轉,矮馬拍山,前、后、左、右運掌 ) 21、蛟龍縮身(地下左右掃堂腿) 22、蒼龍探海(斜身出爪,翻身飛腳) 23、蒼龍盤柱(地下平天轉、反身迭脊起) 24、蒼龍出水(地下爬虎、元寶、旋轉、伏地挺身縱起、短馬) 25、蒼龍行雨(短馬開臂拍行) 26、蒼龍行云(矮馬開行、兩掌開合、變虎托掌) 27、老龍拍爪(踢腳前行、鴛鴦 奔腿連環) 28、蒼龍升天(走穿云掌兩臂活潑夭矯風流) 29、烏龍擺尾(地下絞柱、搬叉滾翻) 30、烏龍鬧海(地下仰臥,兩腿橫沖豎踹) 31、烏龍翻浪(兩臂外翻,踹腿仰身,前伏雙推掌) 32、老龍巡海(單腿旋轉翻身飛腳) 33、老龍沖浪(地下反折勾卦連環,伏地縱起,前趨 奔腳) 34、烏龍搜底(后掃堂腿、仰身倒貓、坐馬雙劈掌) 35、烏龍斗寶(兩手抄揉,五花旋身,收勢歸元) ”

(注:從此譜內容看,少林五拳均為地趟動作,所謂“姬龍峰在少林寺根据少林五拳而創心意六合拳”之論可休矣 。)


牛師所傳少林拳,師承統系見“少林五拳譜”,其拳法內容非常完整,主要有:樁功(八字、一字、川字、子午樁 )、溜腿架(十字,四正、四隅三套)、十八段童子功、十八段羅漢功、羅漢十八手、變化十五手、少林五拳、醉 八仙、正宗少林拳十趟(1四旬開進式,2六旬四方式,3八旬盤身式,4八方變通式,5化頤六合式,6陰陽中 合式,7鴛鴦進步連環腿,8盤膝陰手式,9震伏順意式,10震靜机動式)、十八趟羅漢拳(1-18趟分别为38手、39手、36手、39手、 48手、42 手、39手、43手、45手、37手、42手、38手、39手、38手、36手、37手、36手、40手) 、少林刚柔二十四势、少林三十六手行门过步、少林裁手法十六手、三百六十散手、大少十八般器械(八仙剑、八 仙醉剑、穿云双剑、六路进化戟、开山大斧、朝天大钺、连环钩、檀香双拐、流行锤、鞭、锏、锤、抓、镗、狼牙 棒、搠镢、棒、花枪、单刀、七节钉、三节棍、匕手、钩镰枪、梢子棍、铁尺、连子锤、板斧、子午鸳鸯钺、判官 双笔、手拯子、鹅眉刺、双蓝、少林缩身摆莲地躺剑、少林地躺双刀、少林地躺七节鞭)、內功气術、交手法訣等 。另有李叟所传少林棍法,又名八盘连环棍,分七法八点、棍诀歌、并有66势棍谱名称。

牛師一生不事他業,精研武術、書法,曾在吳佩孚部任武術教官,在天津鐵路局教武術,晚年隱居授徒。牛師曾曰 :“此乃拳家正宗,千万不可輕視,古者大俠犯禁,千金易得,一訣難求,此譜須善自保存切勿誤傳 非人!”


牛師平生于器械最善劍、槍、虎頭鉤,曾云:劍為百刃之君,槍如游龍,劍如飛鳳,刀似猛虎,曾傳 歌訣:
劍術精華歌訣:
劍法純熟功夫深,活潑玲瓏透体神,猶如飛鳳變化巧,人隨劍行傳授真。
舞劍活潑歌訣:
舞者著法似燕翻,神龍穿云美名傳,鳳凰起落梧桐樹,劍似梭蝶在花間。
至于醉劍,牛師云:
更須身法裊娜,方為得式。

牛老師所傳的醉八仙及醉仙劍,風格十分古朴,醉俠神韻极濃,非近世武術運動員自編自創之娛樂性醉拳所能相比 。

自達摩禪師東渡駐錫少林五乳峰,遂傳弟子易筋经,为少林寺镇寺之宝(唐初的李道子得傳易筋经,见千载寺李道 子碑文),而慧可独得“洗髓经”(为禅们顿悟心法,非后世伪编的“洗髓经”功法)。

白玉峰又将达摩《易筋经十二势》,及于宋代传入少林寺的由晋代许真君创的八段锦,化为十八罗汉手又名十八法 。

牛瀚章老师传少林谱拳记载白氏传留十八罗汉手,为:
“1、朝天直举(一手)2、排山运掌(共四手)3、黑虎伸腰(四手)4、鹰翼舒展(一手)5、辑肘钩胸(一 手) 6、挽弓开膈(一手)7、金豹露爪(一手)8、腿力跌荡(三手)9、钩腿盘旋(三手)

以上合为十八法,又名十八罗汉手,此白氏效达摩禅师之开宗手也。自白氏至寺,少林拳术之大为变化,创增五拳 ,内外交练,遂成为少林派中之神妙绝技,分名之为龙、虎、豹、蛇、鹤五行,而斯道乃集大成,此白氏之功,传 留百世不灭也。”

白玉峰创了健身功“罗汉十八手”后,便被少林寺托名为“达摩所遗罗汉十八手”,这大概是最早将达摩拉入少林 派武术中的传说。

同时,真正达摩所传的十二式“易筋经”,却在少数达摩禅宗弟子中秘密相传,并传入民间,每代不绝。达摩传“ 易筋经”为元代福裕禅师入住少林寺后镇寺之宝,虽不同于每代只传一位的“洗髓经”(顿悟大法,慧可为第二代 ,至第六代慧能发展成禅宗),但也非普传,只有少数高僧、民间高人才得传“易筋经”。

到了明中叶,喜欢技击,并精剑术的某严州公子(后称觉远上人),因事剃度于少林寺后,觉得自己的武技不足, 遂持资外出,四处访名师。当白玉峰、李叟(中洲人)及李叟子(后皈依少林,法号澄慧)与觉远上人一同归少林 寺后,开始传罗汉十八手及五拳,这五拳是白氏集当时的武术精华而创的。(注:明戚氏等的著述中所提到的,当 时流行的拳术名目中并无“少林拳”或“五拳”,可见略早于戚氏的白氏所创的五拳,尚未被社会所 闻)

因白氏精气功,所以结合当时流入少林寺的晋代许真君创的八段锦所创的“八段锦” 及达摩《易筋经十二势》,而创“罗汉十八手”,并隐去只有少数高僧得传的“易筋经十二势”。当时白氏所创的 “罗汉十八手”与“易筋经十二势”、“八段锦” 一样,只是健身而已,但“罗汉十八手”、 “八段锦”,与“易筋经十二势”,在练法上有极为显著的区别。据笔者自身的体验,笔者所练的“华佗五禽戏” 、“八段锦”,及白玉峰的“罗汉十八手”皆为中国式的导引气功术。而笔者练的由竺云飞恩师传下的“易劲经” ,有着强烈的瑜伽功特征。竺师曾言,正宗“易筋经”据代代相传,为达摩当时集印度古老的瑜伽术 之精华而篡成 “十二段易筋经”。

李叟是河南人,精大洪拳、棍术、擒拿术。大洪拳即太祖长拳,发源地在河南怀庆府一带,那一带发明的拳术还有 黑虎拳、金刚拳、通背拳。而大洪拳、太祖长拳与炮拳也有密切关系。而这些拳种只是在明早、中叶才发现的,说 明李叟不可能是金末元初人(详见本人“白玉峰是明代人”一文)

觉远上人在白氏“罗汉十八手”的基础上,推增而成包含技击作用的七十五手罗汉拳,由此为少林罗汉门的发端( 据牛师留谱记载:罗汉拳派后发展有“十八趟罗汉拳”并有详细动作名称。本人早年所习除白氏“罗汉十八手”外 ,另有纪晋山老师所传的金罗汉、长眉罗汉、护法罗汉、矮罗汉、伏虎罗汉等十八趟罗汉掌,唐金元老师所传的峨 嵋派三十六先天罗汉拳,李春兴老师所传的一百零八势罗汉拳,海灯法师早年曾恳请李师传其弟子范应莲此罗汉拳 )。

因此明中叶时,少林派的武功除气功易筋经十二势、八段锦、罗汉十八手健身功外,拳术有白氏创的五拳,李叟传 的大洪拳、擒拿术、棍术(牛师留谱对李叟所传有详细记载),觉远的剑术、七十五手罗汉拳等。到了清末,已发 展成一个体系完备,内容庞大的少林拳派。而牛师所留得少林寺谱,在内容与理论上,是近百年来最完整、最系统 化,前后最一致的少林派拳系。因牛师的传人只有二、三位,而只有一位还练,也六十多岁了,忙于贫困的生活, 也时练,时不练。本人因放在拳术上的精力都集中在心意六合拳、吴氏太极拳、阴阳八盘掌、易筋经、十三太保功 上,无精力再练牛师,及其他老师传下的外家拳精华。如今少林寺僧忙着篡钱,国家武协忙着推广竞赛套路,没人 愿理会它。牛师一支的拳系,经过近四百年的磨难,由萌芽到发展,清末达其顶峰,到了文革后即将绝灭,其情形 让人想起“霸王别姬”的电影,只能无奈地令人摇头。

少林武术自民国被冯玉祥的部下石友三下令毁灭后,便一厥不振,众僧星散。少林武术落入民间,少林寺反而绝传 。一九四九年至文革结束所剩的僧人,又被强制还俗结婚,少林武术基本上被彻底摧毁。

现在少林武术,基本上是京剧样板戏似的国家武术套路。传统的武术,就本人见到的而言,五拳彻底变质了,现少 林寺反释德杨练的罗汉十八手,既非姚氏“先天罗汉十八手”,也完全不同白氏、觉远的十八罗汉手。七十五手罗 汉拳、十八趟罗汉拳也失传了,传到少林寺的六合拳、通背拳等无一不变质。本人曾见少林僧练易筋经十二势、八 段锦的视频,无不失真。而姬氏再传弟子隐士“河南府李”于雍正、乾隆年间所传少林住持的“心意把十二势”, 也只剩一势“蹶头把”了。就这一把,见少林僧德建练起来只蹲身翘臀,而无缩尾及中节之束长,已失心意把之精 义。

所幸“河南府李”另有“十二大势”传人(非马学礼一支),本人稍晚些会撰文详诉。看来老天不欲绝些艺也,本 人也三生有幸,并有责任使此艺不绝传。

至于少林寺的“六合枪“更是名目全非,其余不再一一描述。总之少林寺的传统武术包括易筋经十二势、八段锦已 基本失传,尚剩的,虽名同而质不同。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少林寺竟无人去民间诚心拜师学艺,将散落在民间的 原艺拣回少林寺,都忙于望文生义般的创新及表演舞蹈化,令人慨叹不已。


附三:姚氏先天羅漢十八手拳譜為:
1、混元一气勢 2、仙掌推云勢 3、三盤落地勢 4、兩手擎天勢
5、拈花托葉勢 6、瞻前顧后勢 7、仙猿摘果勢 8、偷天換日勢
9、靈獼護腦勢 10、推窗尋月勢 11、斂爪藏鋒勢 12、猛虎扑食勢
13、回風撥水勢 14、倒海排山勢 15、雙峰插云勢 16、黑虎攢心勢
17、獨貫三台勢 18、寒离獨步勢。(

附四: 唐金元老师所传的峨嵋派先天罗汉拳
1、出爪亮翅 2、雙手托天 3、佛光普照 4、皈依吾佛
5、三盤落地 6、推窗望月 7、荷花手 8、摘星換斗
9、餓虎扑羊 10、懸崖勒馬 11、蝴蝶穿花 12、推山填海
13、犀牛望月 14、烏龍抖甲 15、伏虎羅漢 16、倒拽九牛尾
17、童子拜觀音 18、左右白鶴亮翅 19、巧托肘 20、黃鶯落架
21、鐵牛耕地 22、小纏 23、踩蓮腳 24、怪鳥收云
25、羅漢抱傘 26、挽弓射雁 27、長手羅漢 28、羅漢打盹
29、白貓洗臉 30、海底撈月 31、二龍搶珠 32、獅子張口
33、羅漢上殿 34、左右頂心肘 35、金蛟剪月 36、雙龍出洞
37、巧上蓮台 38、雙捧肘 39、移花接枝 40、橫插門栓
41、春雷惊荀 42、左右披拳 43、手按雙獅 44、鶴立雞群
45、神龍游空 46、降龍羅漢 47、雙風灌耳 48、對口拳
49、左右白蛇吐信 50、恨步震元錘 51、臥云 52、落地蒼鷹
53、大鵬展翅 54、手捧金缽 55、小鬼折肘 56、皈依吾佛
57、達摩面壁
  
在结束本文之前,谨向赠送本人明末清初通臂拳古谱的鲍玉龙先生、许氏白猿仙通臂的传人许伟战兄,以及赠给本 人《六合神枪谱》的王君等表示深深的谢意,没有这些性情中人提供资料及支持,本人对拳史的研究 将寸步难行。


颜紫元

2007年9月19日初作
2007年11月30日完稿


参考资料:

唐村李氏家谱。
王堡枪谱。
鲍君通背古谱。
许君通背拳谱。
路平“明朝古籍探秘《通背拳谱》”。
张信斌“白猿通背源流”。

mkriii
06-25-2008, 01:06 PM
I'm not going to translate the whole thing but it basically is an overview of all five animal styles and how and where they originated. It tells about the destruction of the northern shaolin temple and how they fled to fukien temple. It says that Grandmaster Wing Loc Ng is a legend and should be respected by all martial artist regardless of what kung fu style you practice. Thats basically what I got out of the article.

sanjuro_ronin
06-25-2008, 01:11 PM
附二:据牛瀚章老师传少林拳谱记载: “少林拳統系,中岳嵩山少林寺為總院,南少林寺為下院,并有分院:山東龍潭寺,洛陽同福寺,京西潭柘寺,山 西五台山。
有覺遠上人,以嚴洲某公子因事剃度于少林寺,性愛武術并精劍術,又敦請南北武術大家到寺,融匯軟硬功夫,气 功等,并各种器械,遂成為一大派。”(在蘭州遇武功高人李叟,又經李叟推荐,同去拜見游俠于洛陽的白玉峰, 后白玉峰、李叟及李叟子隨覺遠上人同歸少林寺,傳授少林寺僧武功。)

拳谱又记载:“ 五拳十八手出于白氏之手,名曰白玉峰,系山西太原人,白氏好交游,凡过客之有能者,无不养之,致家道中落。 后漫游四方,其技益进。至洛阳,授徒自给。當時大河南北莫比倫,少林之精華多由其編纂、匯集,后有數位寺內 達于上乘之功者,園性禪師,痛禪上人,即明皇族朱德疇、洪慧禪師、覺遠上人、一貫禪師,俗家有鐵齊氏、曹王 廷,陝中人在少林寺學藝,傳寺外俗家滕黑子。清末俗家劉慶朝,字閣臣在少林寺學藝,系山東壽縣人,傳俗家本 縣(饒陽縣)人張峻巍,字鳳岩,傳俗家牛瀚章(生于1898年,卒于1975年)。


五拳之精意。白氏曰:人之一身,精、力、气、骨、神五者,必須交修互練,始可臻上乘之境,否則江湖野技,不 足留法傳世也必矣,以是創此五拳,內外并修而技乃神。今述其秘傳之拳法精意如下:

龍拳練神---練時周身無須用力,暗听气注丹田,遍体活潑,兩臂沉靜,五心相印,即手心,足心与中心是也,如神龍游空,夭 矯不測。

虎拳練骨---練時須鼓實全身之气,臂堅腰實,腋力充沛,一气整貫,始終不懈,起落有勢,努目強頸,有怒虎出林,兩爪排山 之勢。

豹拳練力---豹之威不及虎,而力較虎為巨,蓋以豹喜跳躍,腰腎不若虎之弱也,練時必須短馬起落,全身鼓力,兩拳緊握,五 指如鉤銅屈鐵,故豹式多握拳,又名金豹拳。

蛇拳練气---气之吞吐抑揚以沉靜柔實為主,如蛇之气,節節貫通,其未著物也,若甚無力者,一遇物則气之收斂過于勇夫,有 經驗者能知也,練時柔身而出,臂法腰靈,駢兩指推按起落,若蛇之有兩舌,且游蕩曲折,有行乎不得不行,止乎 不得不止之意,所謂百練剛成繞指柔,即此拳寫照也。

鶴拳練精---此拳以緩急适中為宜,蓋以鶴之精在足,鶴之神在靜,學者法此,故練時須凝神鑄精,舒臂運气,所謂神閑志暇, 心手相應,獨立華表,壁息千仞,學者冥心孤往,久練精熟,自能于言外得之,非倉促所能領悟也。

此五拳習之既精者,則身堅气壯,手靈足穩,眼銳膽實,倘与人搏,出其一指半足之功,便壓倒群流,如至乎神化 之境,則其效更不可言也。在學者苦心孤詣求之。幸勿視為小道而棄于半途也!”

白氏五拳飛即:龍地躺拳三十五手,黑虎地趟拳三 十五手 ,金豹地躺拳三十五手 ,蛇形地躺拳三十五手 , 鶴形地躺拳三十五手,五拳共一百七十五手。
另有地躺專操姿勢六十勢 。(注:目前少林寺中五拳從德虔所整理的“少林武術大全”一書中可看出,其動作与長拳沒有區別,体現不出龍 拳練神,虎拳練骨等的特點,已完全失真,真傳少林五拳仍在民間流傳,難度大,其招勢全部是跌扑 滾翻)。

试列 飛龍地躺拳三十五手如下:
上勢附手:雙龍出水,大鵬展翅,五花擔山。
1、獨立龍像 2、青龍探爪 3、青龍翻身(地下烏龍跤柱、單手踏地旋身) 4、青龍升云(附手坐馬高躥摘星) 5、烏龍翻江(地下爬虎,掃堂腿起) 6、青龍收水(地下蜈蚣直跳,烏龍絞柱起) 7、蛟龍擺尾(附短馬左右反拓掌) 8、黃龍伏身(地下平翻蛇形搖身前行迭脊起) 9、黃龍搖身(二起十字叉、滾身起) 10、黃龍穿云(地下大叉、掃堂腿、五花旋身) 11、黃龍隱顯(身体活潑,兩掌盤翻、夭矯裊娜) 12、黃龍游蕩(地下單手輪,飛燕抄水) 13、黃龍踏水(短馬行動、兩掌抓扣、剛力拍動、活潑為功) 14、黃龍翻身(地下蜈蚣橫跳,雙飛燕起) 15、蛟龍開河(地下伏身伸直捧掌,逛進前行,縱起浮跳)16、蛟龍轉身(地下仰身金蛟剪,變單臂 旋轉) 17、蛟龍劈水(五花右劈掌,左插掌,均以剛力為功) 18、蛟龍縱身(地下二起十字叉,抱足滾翻,后掃堂腿) 19、蛟龍擺尾(身向后仰,搖旋一圈,帶雙拓掌)20、蛟龍搖首(搖身旋轉,矮馬拍山,前、后、左、右運掌 ) 21、蛟龍縮身(地下左右掃堂腿) 22、蒼龍探海(斜身出爪,翻身飛腳) 23、蒼龍盤柱(地下平天轉、反身迭脊起) 24、蒼龍出水(地下爬虎、元寶、旋轉、伏地挺身縱起、短馬) 25、蒼龍行雨(短馬開臂拍行) 26、蒼龍行云(矮馬開行、兩掌開合、變虎托掌) 27、老龍拍爪(踢腳前行、鴛鴦 奔腿連環) 28、蒼龍升天(走穿云掌兩臂活潑夭矯風流) 29、烏龍擺尾(地下絞柱、搬叉滾翻) 30、烏龍鬧海(地下仰臥,兩腿橫沖豎踹) 31、烏龍翻浪(兩臂外翻,踹腿仰身,前伏雙推掌) 32、老龍巡海(單腿旋轉翻身飛腳) 33、老龍沖浪(地下反折勾卦連環,伏地縱起,前趨 奔腳) 34、烏龍搜底(后掃堂腿、仰身倒貓、坐馬雙劈掌) 35、烏龍斗寶(兩手抄揉,五花旋身,收勢歸元) ”

(注:從此譜內容看,少林五拳均為地趟動作,所謂“姬龍峰在少林寺根据少林五拳而創心意六合拳”之論可休矣 。)


牛師所傳少林拳,師承統系見“少林五拳譜”,其拳法內容非常完整,主要有:樁功(八字、一字、川字、子午樁 )、溜腿架(十字,四正、四隅三套)、十八段童子功、十八段羅漢功、羅漢十八手、變化十五手、少林五拳、醉 八仙、正宗少林拳十趟(1四旬開進式,2六旬四方式,3八旬盤身式,4八方變通式,5化頤六合式,6陰陽中 合式,7鴛鴦進步連環腿,8盤膝陰手式,9震伏順意式,10震靜机動式)、十八趟羅漢拳(1-18趟分别为38手、39手、36手、39手、 48手、42 手、39手、43手、45手、37手、42手、38手、39手、38手、36手、37手、36手、40手) 、少林刚柔二十四势、少林三十六手行门过步、少林裁手法十六手、三百六十散手、大少十八般器械(八仙剑、八 仙醉剑、穿云双剑、六路进化戟、开山大斧、朝天大钺、连环钩、檀香双拐、流行锤、鞭、锏、锤、抓、镗、狼牙 棒、搠镢、棒、花枪、单刀、七节钉、三节棍、匕手、钩镰枪、梢子棍、铁尺、连子锤、板斧、子午鸳鸯钺、判官 双笔、手拯子、鹅眉刺、双蓝、少林缩身摆莲地躺剑、少林地躺双刀、少林地躺七节鞭)、內功气術、交手法訣等 。另有李叟所传少林棍法,又名八盘连环棍,分七法八点、棍诀歌、并有66势棍谱名称。

牛師一生不事他業,精研武術、書法,曾在吳佩孚部任武術教官,在天津鐵路局教武術,晚年隱居授徒。牛師曾曰 :“此乃拳家正宗,千万不可輕視,古者大俠犯禁,千金易得,一訣難求,此譜須善自保存切勿誤傳 非人!”


牛師平生于器械最善劍、槍、虎頭鉤,曾云:劍為百刃之君,槍如游龍,劍如飛鳳,刀似猛虎,曾傳 歌訣:
劍術精華歌訣:
劍法純熟功夫深,活潑玲瓏透体神,猶如飛鳳變化巧,人隨劍行傳授真。
舞劍活潑歌訣:
舞者著法似燕翻,神龍穿云美名傳,鳳凰起落梧桐樹,劍似梭蝶在花間。
至于醉劍,牛師云:
更須身法裊娜,方為得式。

牛老師所傳的醉八仙及醉仙劍,風格十分古朴,醉俠神韻极濃,非近世武術運動員自編自創之娛樂性醉拳所能相比 。

自達摩禪師東渡駐錫少林五乳峰,遂傳弟子易筋经,为少林寺镇寺之宝(唐初的李道子得傳易筋经,见千载寺李道 子碑文),而慧可独得“洗髓经”(为禅们顿悟心法,非后世伪编的“洗髓经”功法)。

白玉峰又将达摩《易筋经十二势》,及于宋代传入少林寺的由晋代许真君创的八段锦,化为十八罗汉手又名十八法 。

牛瀚章老师传少林谱拳记载白氏传留十八罗汉手,为:
“1、朝天直举(一手)2、排山运掌(共四手)3、黑虎伸腰(四手)4、鹰翼舒展(一手)5、辑肘钩胸(一 手) 6、挽弓开膈(一手)7、金豹露爪(一手)8、腿力跌荡(三手)9、钩腿盘旋(三手)

以上合为十八法,又名十八罗汉手,此白氏效达摩禅师之开宗手也。自白氏至寺,少林拳术之大为变化,创增五拳 ,内外交练,遂成为少林派中之神妙绝技,分名之为龙、虎、豹、蛇、鹤五行,而斯道乃集大成,此白氏之功,传 留百世不灭也。”

白玉峰创了健身功“罗汉十八手”后,便被少林寺托名为“达摩所遗罗汉十八手”,这大概是最早将达摩拉入少林 派武术中的传说。

同时,真正达摩所传的十二式“易筋经”,却在少数达摩禅宗弟子中秘密相传,并传入民间,每代不绝。达摩传“ 易筋经”为元代福裕禅师入住少林寺后镇寺之宝,虽不同于每代只传一位的“洗髓经”(顿悟大法,慧可为第二代 ,至第六代慧能发展成禅宗),但也非普传,只有少数高僧、民间高人才得传“易筋经”。

到了明中叶,喜欢技击,并精剑术的某严州公子(后称觉远上人),因事剃度于少林寺后,觉得自己的武技不足, 遂持资外出,四处访名师。当白玉峰、李叟(中洲人)及李叟子(后皈依少林,法号澄慧)与觉远上人一同归少林 寺后,开始传罗汉十八手及五拳,这五拳是白氏集当时的武术精华而创的。(注:明戚氏等的著述中所提到的,当 时流行的拳术名目中并无“少林拳”或“五拳”,可见略早于戚氏的白氏所创的五拳,尚未被社会所 闻)

因白氏精气功,所以结合当时流入少林寺的晋代许真君创的八段锦所创的“八段锦” 及达摩《易筋经十二势》,而创“罗汉十八手”,并隐去只有少数高僧得传的“易筋经十二势”。当时白氏所创的 “罗汉十八手”与“易筋经十二势”、“八段锦” 一样,只是健身而已,但“罗汉十八手”、 “八段锦”,与“易筋经十二势”,在练法上有极为显著的区别。据笔者自身的体验,笔者所练的“华佗五禽戏” 、“八段锦”,及白玉峰的“罗汉十八手”皆为中国式的导引气功术。而笔者练的由竺云飞恩师传下的“易劲经” ,有着强烈的瑜伽功特征。竺师曾言,正宗“易筋经”据代代相传,为达摩当时集印度古老的瑜伽术 之精华而篡成 “十二段易筋经”。

李叟是河南人,精大洪拳、棍术、擒拿术。大洪拳即太祖长拳,发源地在河南怀庆府一带,那一带发明的拳术还有 黑虎拳、金刚拳、通背拳。而大洪拳、太祖长拳与炮拳也有密切关系。而这些拳种只是在明早、中叶才发现的,说 明李叟不可能是金末元初人(详见本人“白玉峰是明代人”一文)

觉远上人在白氏“罗汉十八手”的基础上,推增而成包含技击作用的七十五手罗汉拳,由此为少林罗汉门的发端( 据牛师留谱记载:罗汉拳派后发展有“十八趟罗汉拳”并有详细动作名称。本人早年所习除白氏“罗汉十八手”外 ,另有纪晋山老师所传的金罗汉、长眉罗汉、护法罗汉、矮罗汉、伏虎罗汉等十八趟罗汉掌,唐金元老师所传的峨 嵋派三十六先天罗汉拳,李春兴老师所传的一百零八势罗汉拳,海灯法师早年曾恳请李师传其弟子范应莲此罗汉拳 )。

因此明中叶时,少林派的武功除气功易筋经十二势、八段锦、罗汉十八手健身功外,拳术有白氏创的五拳,李叟传 的大洪拳、擒拿术、棍术(牛师留谱对李叟所传有详细记载),觉远的剑术、七十五手罗汉拳等。到了清末,已发 展成一个体系完备,内容庞大的少林拳派。而牛师所留得少林寺谱,在内容与理论上,是近百年来最完整、最系统 化,前后最一致的少林派拳系。因牛师的传人只有二、三位,而只有一位还练,也六十多岁了,忙于贫困的生活, 也时练,时不练。本人因放在拳术上的精力都集中在心意六合拳、吴氏太极拳、阴阳八盘掌、易筋经、十三太保功 上,无精力再练牛师,及其他老师传下的外家拳精华。如今少林寺僧忙着篡钱,国家武协忙着推广竞赛套路,没人 愿理会它。牛师一支的拳系,经过近四百年的磨难,由萌芽到发展,清末达其顶峰,到了文革后即将绝灭,其情形 让人想起“霸王别姬”的电影,只能无奈地令人摇头。

少林武术自民国被冯玉祥的部下石友三下令毁灭后,便一厥不振,众僧星散。少林武术落入民间,少林寺反而绝传 。一九四九年至文革结束所剩的僧人,又被强制还俗结婚,少林武术基本上被彻底摧毁。

现在少林武术,基本上是京剧样板戏似的国家武术套路。传统的武术,就本人见到的而言,五拳彻底变质了,现少 林寺反释德杨练的罗汉十八手,既非姚氏“先天罗汉十八手”,也完全不同白氏、觉远的十八罗汉手。七十五手罗 汉拳、十八趟罗汉拳也失传了,传到少林寺的六合拳、通背拳等无一不变质。本人曾见少林僧练易筋经十二势、八 段锦的视频,无不失真。而姬氏再传弟子隐士“河南府李”于雍正、乾隆年间所传少林住持的“心意把十二势”, 也只剩一势“蹶头把”了。就这一把,见少林僧德建练起来只蹲身翘臀,而无缩尾及中节之束长,已失心意把之精 义。

所幸“河南府李”另有“十二大势”传人(非马学礼一支),本人稍晚些会撰文详诉。看来老天不欲绝些艺也,本 人也三生有幸,并有责任使此艺不绝传。

至于少林寺的“六合枪“更是名目全非,其余不再一一描述。总之少林寺的传统武术包括易筋经十二势、八段锦已 基本失传,尚剩的,虽名同而质不同。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少林寺竟无人去民间诚心拜师学艺,将散落在民间的 原艺拣回少林寺,都忙于望文生义般的创新及表演舞蹈化,令人慨叹不已。


附三:姚氏先天羅漢十八手拳譜為:
1、混元一气勢 2、仙掌推云勢 3、三盤落地勢 4、兩手擎天勢
5、拈花托葉勢 6、瞻前顧后勢 7、仙猿摘果勢 8、偷天換日勢
9、靈獼護腦勢 10、推窗尋月勢 11、斂爪藏鋒勢 12、猛虎扑食勢
13、回風撥水勢 14、倒海排山勢 15、雙峰插云勢 16、黑虎攢心勢
17、獨貫三台勢 18、寒离獨步勢。(

附四: 唐金元老师所传的峨嵋派先天罗汉拳
1、出爪亮翅 2、雙手托天 3、佛光普照 4、皈依吾佛
5、三盤落地 6、推窗望月 7、荷花手 8、摘星換斗
9、餓虎扑羊 10、懸崖勒馬 11、蝴蝶穿花 12、推山填海
13、犀牛望月 14、烏龍抖甲 15、伏虎羅漢 16、倒拽九牛尾
17、童子拜觀音 18、左右白鶴亮翅 19、巧托肘 20、黃鶯落架
21、鐵牛耕地 22、小纏 23、踩蓮腳 24、怪鳥收云
25、羅漢抱傘 26、挽弓射雁 27、長手羅漢 28、羅漢打盹
29、白貓洗臉 30、海底撈月 31、二龍搶珠 32、獅子張口
33、羅漢上殿 34、左右頂心肘 35、金蛟剪月 36、雙龍出洞
37、巧上蓮台 38、雙捧肘 39、移花接枝 40、橫插門栓
41、春雷惊荀 42、左右披拳 43、手按雙獅 44、鶴立雞群
45、神龍游空 46、降龍羅漢 47、雙風灌耳 48、對口拳
49、左右白蛇吐信 50、恨步震元錘 51、臥云 52、落地蒼鷹
53、大鵬展翅 54、手捧金缽 55、小鬼折肘 56、皈依吾佛
57、達摩面壁
  
在结束本文之前,谨向赠送本人明末清初通臂拳古谱的鲍玉龙先生、许氏白猿仙通臂的传人许伟战兄,以及赠给本 人《六合神枪谱》的王君等表示深深的谢意,没有这些性情中人提供资料及支持,本人对拳史的研究 将寸步难行。


颜紫元

2007年9月19日初作
2007年11月30日完稿


参考资料:

唐村李氏家谱。
王堡枪谱。
鲍君通背古谱。
许君通背拳谱。
路平“明朝古籍探秘《通背拳谱》”。
张信斌“白猿通背源流”。

Sure, basically:
Blah, Blah, Blah, *gibberish*, Blah, Buy your products at MartialArtsMart, Blah, blah, blah, Beware the Iron Crotch, blah, blah, blah, Did I mention to buy your stuff at MartialArtsMart?, blah,blah, kick in the groin, blah, blah, MartialArtsMart carries groin protecxtors, blah, blah, chinese food rocks !!, Blah, blah, get your shoes at MartialArtsmart, blah,, blah, Chi Blast.

The end.

No need to thank me.
:D

r.(shaolin)
06-25-2008, 01:47 PM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a Shaolin system connected with Bai Yufeng - 白玉峰 with a lineage that has been in Shangdong from the Qing Dynasty. This lineage began with Shaolin monks who first passed it on to a layman named Teng Heizi, then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a lay person by the name of Liu Qingchao of Shangdong Shou County learned it, then it was passed on to a Zhang Junwei, a layman in Raoyang County in Shandong- then to Feng Yan, and finally to a layman named, Niu Hanzhang (1898- 1975). The article gives a brief history of Bai Yufeng, lists the names of movements, and describes the sets and lists weapons in this tradition.

I find it interesting that, as in our lineage of Shaolin, they refer to the Dragon methods as Shen Long (Divine Dragon) and that this tradition also has "Eight Drunk Immortals" sets.

r.

Sal Canzonieri
06-25-2008, 02:02 PM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a Shaolin system connected with Bai Yufeng - 白玉峰 with a lineage that has been in Shangdong from the Qing Dynasty. This lineage began with Shaolin monks who first passed it on to a layman named Teng Heizi, then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a lay person by the name of Liu Qingchao of Shangdong Shou County learned it, then it was passed on to a Zhang Junwei, a layman in Raoyang County in Shandong- then to Feng Yan, and finally to a layman named, Niu Hanzhang (1898- 1975). The article gives a brief history of Bai Yufeng, lists the names of movements, and describes the sets and lists weapons in this tradition.

I find it interesting that, as in our lineage of Shaolin, they refer to the Dragon methods as Shen Long (Divine Dragon) and that this tradition also has "Eight Drunk Immortals" sets.

r.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would like to converse with you.
He has never heard of Bai Ma Quan, and he believes that Bai Yu feng was from Ming not Yuan dynasty (I don't agree so far).

Anyways, he would like more information on Bai Ma Quan, where it is from, where he can find information about it, where he can go to see it, etc.

A lot of research people are doing on the origin of the martial arts of Monk Dong Chen are pointing to Shanxi area as origin point of the tongbei quan and related styles now found in Henan province.

Sal Canzonieri
06-25-2008, 02:04 PM
I'm not going to translate the whole thing but it basically is an overview of all five animal styles and how and where they originated. It tells about the destruction of the northern shaolin temple and how they fled to fukien temple. It says that Grandmaster Wing Loc Ng is a legend and should be respected by all martial artist regardless of what kung fu style you practice. Thats basically what I got out of the article.

It does not say that, thanks for confusing people.